小人都有伪装的本能,小人依时势爱憎塑形象,藏本面待时机捞利益
00:00
在动物界,某些动物自我“伪装"的本领之高常常令人大吃一惊,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保护色"之外,有些动物还从形体神态上自我“伪装”,譬如一些寄生在林木间的小动物会把自己“装扮”成花朵、叶片、茎条的形状,借以保护自己不被天敌识别,抓获。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这种现象当然不是动物的自觉,甚至于连本能也算不上,它们不过就是以这样的存在方式无意地逃过了一批又一批天敌的眼睛,并最终使该物种历经漫长的年代生存下来。相形之下,小人的善于伪装,固然也与其客观的生存境遇有很大关系,但更多了一些自觉的特性。小人虽然在人格上存在缺陷,但他并不缺乏正常的感知与判断能力,一方面他很清楚自己谋取私利的不道德性和危险性,另一方面他又明白自己倘想得志必须依附势力,这两者都迫使小人戴起伪装的面具,操起善变的言辞。小人自我伪装的伎俩操练到纯熟的程度,简直就成了动物条件反射式的本能,保护小人这一物种从古到今绵延不绝。
小人总是依据时势和别人的爱憎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深藏起来,等待时机捞取利益。
小人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对于小人善于作伪的这一本性我们怎样表达自己的气急与恼恨都不为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实在是耳闻目睹了太多这样的实例,我们自己也常常是深受其害。往往,你身边最为信赖的朋友恰恰是一直深藏不露准备利用你、陷害你的死敌,当你被这样的“朋友”一脚踩在脚下时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沉重的打击?更何况在某些时候小人分明是利用了你、祸害了你却还能让你认不清面目、抓不住把柄因而发脾气都找不到对象。由此看来对于小人伪装的本性确实应当好好研究一番,至于其作伪的种种具体手段我们还将在《小人的四大技术》--章详细探讨。
小人案例之十六:
1958年对于张春桥来说可算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他第一次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其实,早在这之前张春桥就已经是上海滩数一数二的“反右英雄”,凭着一支生花妙笔今天批这个,明天驳那个,颇有一些威风。只不过发表这些文章时张春桥总是用各种化名署名,什么“何泽”、“子执”之类,因此他本人的名字倒还算不上广为人知。这一时期张春桥的职务是“中共上海市委政策调查研究室主任”,人们戏称“不管部部长”,意指这是个虽没有多大权力但也安闲的职位。不过对于上海市市长柯庆施而言,张春桥乃是他作重大决策的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因为张文笔好,理论能力强,对于国家领导人的最新指示领会得准确迅速,这样的人才当然十分难得。而张春桥每次发表文章,事先也总要请柯庆施指点,依靠柯庆施这棵大树,张春桥在上海这块地方虽藏医较深,却可以轻易掀起风浪。
张春桥将自己伪装成默默无闻的“不管部部长”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很得柯庆施的信任,而柯乃是上海这块地方最牢靠的大树,他断不能因轻举妄动、风头太劲而失去这个依靠;另一方面,这个“政策调研室主任”的身份很便于他掌握和研究党中央、毛主席的“最高最新指示”这种研究的成果不仅服务于柯庆施在党代会上的各种发言和报告,而且直接服务于他自己在理论领域的“建树”。
张春桥深深知道,他张春桥要想真正走出上海出人头地,能否吃透伟大领袖的“思想"至关重要。为此张春桥特别注意柯庆施每次去中央开会带回来的“最新指示”,往往一边听一边飞快地往本子上记,到晚上就反反复复地研究这些言论。终于,他的研究有了一些成果,例如他从毛泽东的多次讲话中揣摩到了主席对于现今八级工资制的异议和对于红军时期供给制的怀念。摸准了这个思想脉络,他数易其稿,终于写出了一篇在当时谁也想不到的文章: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
张春桥深知这篇文章意义的重大,正是引起中央重视的绝好时机。于是,他第一次揭开了蒙在脸上的神秘面纱,端端正正的署上了“张春桥”的大名。很快,这篇文章在《解放》杂志上发表,并迅速寄到了毛泽东手上。毛读罢大加赞赏,指令(人民日报》转发,并亲自写了“编者按”。从此,张春桥不仅在上海名声大振,而且引起了毛泽东和全中国的注意,为他以后“飞上枝头成凤凰"埋下了重要的伏变”张春桥自己十分清楚,他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力量,因此必须暂时依靠象柯庆施这样的靠山。既然柯庆施喜欢拿他当秘书使唤,那他就干脆老老实实地作他的“政策调研员”,把柯最为欣赏的一面拿出来,把自己的真实面目隐藏起来,连发表文章也从不用真名,可谓一时一刻也不松懈,作的到家。而一旦机会来临他自然不会再甘心作隐士、专为他人做嫁衣了,而是不犹豫地踩着别人的肩膀爬上去,绝不会有一丝的胆怯或羞。总之,像张眷桥这样的小人不论在别人面前呈现出什么样的形象,都是他依据时势和别人的好恶作弄出来的,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遮掩面目的,具有不折不扣的点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