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素书 > 小人不怕坏大事,小人顾私利,不惧损他人群体大利益

小人不怕坏大事,小人顾私利,不惧损他人群体大利益

93afroot4周前 (08-23)素书37

00:00

我们分析了一般人为什么怕得罪小人,主要是针对 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来揭示小人的危险性。在本节,我们将把 立足点放到社会群体的层面上,看一看小人对于群体的大局有 哪些危害。


我们知道,在一个重视效率和效益的社会,小人其实是不容 易大量孳生的。相反,越是在繁文缛节盛行、中间环节错杂的缺 乏效率、缺乏产出的社会领域,小人就越容易大面积、成群落地 孳生,这一方面跟某些大人物对小人的需求有关,一方面也跟小 人这种社会生物作为社会消极力量的本质属性有关。与少数社 会责任感强烈的君子和大多数自觉、不自觉用双手营建着自己 的生活同时也为整个社会添砖加瓦的普通人不同,小人孳生在 社会的机体上天然不是对社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如果说多 数人的活动是为了社会能够更干净更美好,那么小人的存在就 是社会的一块又脏又丑的黑斑;如果说多数人的努力可以推动 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那么小人的作用就是牵制事业前进的 车轮,让它缓慢而又沉重起来。不但如此,小人一旦掌握了大量 的金钱和一定的权势,还往往会给社会的各项事业带来种种不 可弥补的损失,成为社会机体上一支重要的破坏性力量。

小人有极强的适应能力8.png

小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从来不怕因自己的小利 益而破坏他人或群体的大利益。


小人没有道德负担,没有在基本道德意识之上产生的社会 责任感,因而在小人的心目中不存在所谓的群体大局、国家大 事。小人心中的“大事”就是他的个人私利,就是他强烈欲望的 满足,除此以外不会有任何别的内容。我们正常人所接受的教 育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而小人所接受自我教育则 是“个人的利益高于一切”,而且要坚决地凌驾于国家、集体利益 之上,甚至将其彻底取消。这种观念上的分野使正常人和小人 在面对某些事关国家、集体大局的选择时往往会做出完全不同 的取舍,而这种取舍所引致的后果也是截然相悖的。


小人案例之四十一:


南北朝时期,宋孝武帝刘骏十分残暴,对臣下胡乱猜忌,动  辄人头落地。在他当政时,王公大臣们做事都十分的小心谨慎, 彼此间也不敢随便来往,生怕惹出祸端来葬送了身家性命。刘  骏死后,几位辅政大臣刘义慕、柳元景、颜师伯、沈庆之等总算松  了口气,互相庆贺说:“从今天开始我们总算可以免于横死了。” 安葬刘骏后不久,几位大臣在一起不分昼夜地歌舞宴饮,发泄心  中的憋闷之气。


谁知,刘骏之子刘子业继位之后,比起他的父亲有过之而无 不及,对待臣下更加凶暴残忍,刚一登基就杀了辅政大臣戴法 兴。刘义慕等人刚刚松了口气,这一下更加恐惧起来。这一天 柳元景和颜师伯密谋,打算废黜刘子业,推举刘义慕为天子,朝 臣百姓也好过一段安宁日子。然而他们空有此谋,却无此力,只 是日夜商议迟疑不决。为了增强力量,柳元景找到了沈庆之,把计划告诉了他。沈庆之此前也有此心,听柳元景一说,心中亦有 所动,但并不表态,只是故作沉吟之状。柳元景以为他不同意, 只好闷闷不乐的回到府中。沈庆之送走柳元景,反复权衡参与 谋反的利弊,也并没有个头绪。忽而想到自己和柳元景并没有  太深的交情,而颜师伯平日里更是看他不起,作为先帝遗诏中钦 定的辅政大臣之一,他不但被颜师伯排挤在参议朝政的大门之  外,而且还被颜污蔑为“爪牙”,此恨不可谓不深。如果参与了 柳、颜等人的谋反,就算成功,也未必就能获得比现在更好的职 位,而一旦失败则必死无疑。既然风险如此之大,为什么不就此 抓住机会将谋反之事上报皇帝,既可以报颜师伯排挤的旧恨,又 可以获得皇帝的宠信,岂不一举两得吗?这样一想,沈庆之就毫 不犹豫地告发了柳元景等人的阴谋。

小人有极强的适应能力9.png

刘子业接到沈庆之的密报,自然十分震怒,立即下令虐杀刘 义慕、柳元景等人。一项正在襁褓中的重大计划,就这样被沈庆 之的告密击得粉碎。


小人案例之四十二:


唐玄宗在位时期,李林甫受到宠信,荣升宰相。为了巩固自 己的宰相地位,李林甫采取了各种措施。


唐朝自建国以来,就多用一些忠厚名臣作御边将帅。他们 的任期一般不长,且只领一地,不兼统遥领,其中功绩显著者常 常可以提升为宰相,像唐初的李靖、刘仁轨、郭元振等就属于这 种情况。有些少数民族的将领虽然也很有才能,但唐廷对他们 并不信任,往往派大臣作元帅进行牵制,不使其独专大将之任, 以防权重生乱。到开元时期,唐玄宗有吞并四夷之志,喜好边 功,自此边将开始兼任遥领。


李林甫为了堵死将帅入相之路,就建议玄宗任用少数民族的将领作边防大将,说:“文臣作将,胆小怯战,不如胡人勇敢善 战,且不会拉帮结派,陛下若诚心重用,必能令他们为朝廷尽死 效忠。”口上这样说,实际上却是为了控制这些文化素质不高的 少数民族将领,既断了将帅入相之路,又扩大了自己权力影响的 范围。唐玄宗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 诸道节度使多用少数民族将领,时间一长,就造成了强兵悍将皆 聚集在西北、东北边境上,内地却武备空虚的外重内轻的军备格 局。安禄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受到玄宗重用,不断扩充军权,最 后起兵作乱的。李林甫为了自己的宰相作得长久,竟不惜以养 育乱国叛贼为代价进行军事上的改革,结果为唐王朝留下了无 穷的祸患。


李林甫和沈庆之的两个例子,都是小人为了个人利益而不 惜损害集体、国家利益的典型事例。一个为了报私仇,葬送了一 个集体,一个为了专权固位,使得奸佞滋生,最终使国家由盛而 衰。小人虽小,其破坏性却不可谓不大。光是从这个意义来说, 小人就是值得我们注意和加以研究的。如果说在封建时代我们 的社会还缺少真正公平公正的社会法律法规和道义规范而使小 人得以任意妄为的话,那么到了现代社会,我们已拥有了那么多 真正反映大多数人意志的法律和道义,我们已拥有了那么强大 而公正的舆论监督力量,特别是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已经成为 (至少在名义上成为)“现代社会的文明人”了,我们有什么理由 再允许小人动辄就释放出其强度、烈度均不可小觑的破坏性能 量呢?文明社会的我们理应直面小人而不是躲避小人,理应拒 绝小人而不是忍让小人,虽然这对我们的社会和我们个人来说 都绝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包括我的书写和您的阅读——也正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在拒绝小人之前先做 到直面小人,因为只有不躲避才可能不退让,只有不退让才可能 立稳脚跟,而只有立稳脚跟才可能跨上一步,勇敢的给小人以当 头棒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奥凡易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93af.com/post/1258.html

分享给朋友:

“小人不怕坏大事,小人顾私利,不惧损他人群体大利益” 的相关文章

小人研究的小人案例

小人研究的小人案例

明代嘉靖十八年(1534年),明世宗封首辅夏言为光禄大夫上柱国,这是明朝大臣的最高封衔,夏言自然是春风得意。不过他没有想到,他的同乡严意正时刻想着扳倒他。严嵩对夏言的仇恨并非源于什么大的过节,夏言待严嵩虽算不上亲近但也有所提拔,他入阁时就是推荐严接替自己作礼部尚书的。但是严满全不顾念这些恩惠,惟独对...

小人都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小人都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人在社会上的生存方式向来就可以分为两种:出世的和入世的。僧尼道是彻底出世的,居士隐者半出半入,心志淡泊的渔樵、学者也有很强的出世倾向。小人则是彻底入世的。对于小人而言,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纯粹自然化的知识和道理,人情世故是他活到老学到老永远啃不透的大书,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实在是一点...

对他人心理变化的顿悟能力往往使小人轻易便能博取别人的欢心和信任。

对他人心理变化的顿悟能力往往使小人轻易便能博取别人的欢心和信任。

先秦时候,庄、惠二人曾有过著名的上之辩。惠子见中有鱼怡然游动,就说“鱼乐”;庄子反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反驳:"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于是两个人你来我去争辩个没完,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难解决的形式逻辑的难题。其实,众多学者在对这个问题辨析不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惠子确是...

小人口才:控人与自保的利器

小人口才:控人与自保的利器

   小人的口才是他在复杂环境中控制别人与自我控制的利器,不但不会给自己添加麻烦,而且能够保全自己,打击别人。    小人是私欲很强烈的一类人,他所有的行为之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满足其强烈的私欲。同一般人正大光明的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不同,小人的私欲往往...

小人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小人能屈能伸,为达目的忍常人之不能忍

小人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小人能屈能伸,为达目的忍常人之不能忍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存在自有它多层次、多样化的状态,譬如在一片森林中,有高大潇酒的乔木,有低矮葱郁的灌木,还有匍倒在其它植物脚下因而不得不为争取阳光和水分而付出更大努力的草本植物,这种高低不平、对比鲜明的生态秩序在我们人类社会同样存在:有显赫的高官,就有平头百姓;有腰缠万贯者,就有穷困...

小人形势判断敏锐,见风使舵强适应

小人形势判断敏锐,见风使舵强适应

小人往往对形势有敏锐的判断,见风使舵的性情增强了小人在复杂形势下的适应能力。我们曾经讲过,无论是在官场、商界还是学界,小人对各种力过的消长都有着敏锐的洞见能力,加之天然的依附性,这就必然使小人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在人生选择上都表现出见风使舵的特点。如果把人生之旅比作船的航行,那么一般人往往是按照航线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