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素书 > 审时度势为立世真学问

审时度势为立世真学问

93afroot2年前 (2023-05-08)素书576

00:00


  审时度势是一种重要的智慧和能力,它指的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根据事物的变化和趋势,做出最为恰当和有效的决策和行动。在现代社会,这种学问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变化极快,瞬息万变。只有通过审时度势,才能把握住机遇,迎接挑战,取得成功。

审时度势为立世真学问

因此,审时度势不仅是一种技能和能力,更是一种真正的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它需要我们了解周围的形势和规律,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趋势,理解人心和市场的变化,以及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和多变的情况。只有具备了这种学问,我们才能立足于世界舞台,成就非凡。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时势也能毁英雄。能够认清形势,明确自己的立场,是成大事之人所必需的智慧。因此,古人云:“识时务 者为俊杰。所谓时务,也指时机,是客观形势和时代潮流。正所谓 “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是个人成就事业、建立功助的学问所在。

  人们常说是战争成就了曾国藩,因为那个时代,促成了曾曾国藩一生的成就,可也正是因为那个时代,曾国藩只能成为一个守旧势力的顽固拥护者,而不能有更大的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候,曾国藩正值四十二岁。因为,朝廷的人员调动出现了纰漏,他由一介书生转型成了一员儒将,被卷入了战争的硝烟当中。其实,曾国藩心里十分清楚,这场战争虽然表面上是农民起义,可是,这股民间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它的爆发,不但会给朝廷的统治带来冲击,还可能影响到当时的文化及其他思想领域的发展。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让他只能看到朝廷的利益,只能捍卫自己所拥护的封建道统的权益。曾国藩在很多年以后回忆往事时,仍不由得感叹,卷入这场战争,是命运的安排,是造化弄人。他甚至自嘲说,当年从军主要是因为“睹一口气”,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加入这场战争,曾国藩的心里充满了无奈。可是,当他与洪秀全两军对垒时,他的心中只有对于朝廷的责任,只能将战胜对方视为己任。对于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曾国藩是不能小觑的。洪秀全只比曾国藩小一岁,但是,他不仅是曾国藩战事中的对手,更是文化的对手、人格上的对手。可以说,在曾国藩还没有中举之前,他的生存环境、身份地位跟洪秀全是相同的,只不过一场科考一曾国藩顺利中举,洪秀全名落孙山,自此,两个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曾国藩成了传统封建道德的捍卫者,而洪秀全成了它的破坏者。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尽管洪秀全选择的那面精神旗帜在当时的正统文化面前变得不堪一击,但是他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封建制度的老化,将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更进一步逼上极端。所以,洪秀全成了历史的催化剂,成了一代农民起义的英雄。可是,作为封建正统的捍卫者,曾国藩没有善始善终。“天津教案”他从一代忠臣变成了办事不利的懦弱份子,一生经营的名声也毁于一旦。所以,在封建历史落幕的时候,尽管一生都在为了他所维护的封建正统奔波,但是,最终历史裁判给他的,还是骂名。由此可见,一个人光有才华是不够的,光有能力也不足以立天下,而是要看识时务。

  时务即为当前的形势和潮流,也就是今人常说的“新形势”。“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在社会大动乱、大变革时期人们常会提到,在和平时期人们也经常用来督促自己和他人。“识”了时务更能顺应之,更能俊杰了。做事情一定要搞清楚当时的大背景,理顺身边的小环境,然后,再因地制宜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


  孝惠帝刘盈即位第二年,相国萧何病危。孝惠帝亲自去相府探病。他俯身病塌,哀伤地询问萧何:“相国百岁之后,谁人可代您相位?

  萧何淡淡一笑:“陛下,知子莫如父,知臣莫如君呀,恐怕陛下自有考虑......"

  孝惠帝思忖片刻,试探着问:“您看曹参怎样?”

  萧何连连点头道:“陛下慧眼识人哪,有曹参做相国,臣死而无恨,可以瞑目矣!

  几日后,萧何病故,曹参继承相位。

  曹参当上相国,一切都遵照萧何制定的法规,丝毫也不加以变更。因此,他清闲自在,经常喝酒取乐,消磨时光。臣僚与宾客看见曹参终日饮酒会友,不事朝政,很不放心,便想劝说他。然而,刚想张口,就被曹参用酒堵住了,他用酒把客人灌得酩酊大醉,无法再劝说他了。

  曹参饮酒不务朝政的行为传到孝惠帝耳里,孝惠帝左右为难,不好直接斥责相国,又不能坐视不管。一天,孝惠帝找来曹参的儿子对他说:

“相国是不是嫌我年少,不足以言辞?高帝刚弃群臣,相国日夜饮酒,无所事事,何以负天下如此?你回家将我的意思透露给他,但不要说是我授意你的…..

  他回家后,将孝惠帝的话委婉地告诉了父亲曹参。曹参顿时暴跳如雷,命令侍卫将儿子鞭答二百。他怒骂儿子:

“天下事不是你等孺子所应该说的,赶快滚回宫去当你的中大夫去吧!”

  孝惠帝听说此事后,忙向曹参解释道:

“你怎么惩治了儿子?是我教他那样说的呀!”

  曹参脱帽请罪说:

〝臣明白陛下心意。请问陛下自以为比高帝如何?”〝我岂敢与先帝相比!”“陛下以为臣与萧何比谁贤明些?”

“你不及萧何!”

〝陛下所言极是。高帝与萧何共定天下,朝政清明,百姓安乐。所定法令深入民心,百官守职。陛下与相国只要继承先帝的章法,守而不变,遵而勿失,天下则安关,何必节外生枝?

  孝惠帝忽然明白了曹参的心思,频频点头称赞他说:

〝曹相国真忠臣也,可说是萧规曹随啊!”

  秦时施行暴政,楚汉之争又战乱连年,于是,汉朝建国后人心思定,国家建设和发展是首要之务,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要老老实实搞发展。萧何先是做到了,曹参继承了相位以后,并不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追求功绩,而是非常清楚国家形势。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中一片了然,这就正是他的聪明之处。

  今日中国社会和平安定,但也正处于转型期和高速发展期,真有日新月异之感,新形势不断涌现,若是故步自封,不能顺时务而变,必然会迅速落后。而若又急于求进,不能科学发展,就是连时务也不识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奥凡易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93af.com/post/17.html

分享给朋友:

“审时度势为立世真学问” 的相关文章

小人研究的小人案例

小人研究的小人案例

明代嘉靖十八年(1534年),明世宗封首辅夏言为光禄大夫上柱国,这是明朝大臣的最高封衔,夏言自然是春风得意。不过他没有想到,他的同乡严意正时刻想着扳倒他。严嵩对夏言的仇恨并非源于什么大的过节,夏言待严嵩虽算不上亲近但也有所提拔,他入阁时就是推荐严接替自己作礼部尚书的。但是严满全不顾念这些恩惠,惟独对...

永远冠冕堂皇的借口使小人成为世界上最难以戳穿的一类人

永远冠冕堂皇的借口使小人成为世界上最难以戳穿的一类人

作为一个正常人,在这个社会中为人做事,他必定要面对身外身内两重道德力量的限制:社会的公理和自己的良心。一方面,如果你做了坏事,触犯了法律,那么国家机器要毫不留情的捕盒你;另一方面,如果你虽然做了坏事,但并未触犯法律法规也没有惊动社会舆论来讨伐申斥,那么你也并非就全然道遥了因为还有你自身的良心在审判着...

小人口才:控人与自保的利器

小人口才:控人与自保的利器

   小人的口才是他在复杂环境中控制别人与自我控制的利器,不但不会给自己添加麻烦,而且能够保全自己,打击别人。    小人是私欲很强烈的一类人,他所有的行为之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满足其强烈的私欲。同一般人正大光明的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不同,小人的私欲往往...

小人形势判断敏锐,见风使舵强适应

小人形势判断敏锐,见风使舵强适应

小人往往对形势有敏锐的判断,见风使舵的性情增强了小人在复杂形势下的适应能力。我们曾经讲过,无论是在官场、商界还是学界,小人对各种力过的消长都有着敏锐的洞见能力,加之天然的依附性,这就必然使小人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在人生选择上都表现出见风使舵的特点。如果把人生之旅比作船的航行,那么一般人往往是按照航线规...

小人的内心世界

小人的内心世界

在第一章,我们已经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小人成事的八大优势,通过一个个精彩生动的事例和较为深入的经验化理论分析,我们对于小人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做事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小人如此独特的生存特征究竟发源于何处呢?他独特的行为方式取决于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小人在心理层面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这些基本特征又是怎样...

小人是一种不健全的人案例之二十三

小人是一种不健全的人案例之二十三

唐永徽二年(651年),武则天第二次进入宫中。此时她已是二十八岁的成熟女子,不但性情刚强了许多,而且已颇谙官廷生活的尔虞我诈之术,野心勃勃地开始了争权夺势的历程。武则天入宫后,立刻对王皇后和萧淑妃之间的矛盾了解得一清二楚。既是对立的双方,免不了要有个支持谁、反对谁的问题。武则天审时度势,发现王皇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