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怎样附势,找到并跟定可靠的依附对象
00:00
长藤在林间爬行,它无时无刻不在算计,我应该顺着哪棵树 爬上去,才能又充足又保险地长期得到阳光呢?通常它会选择 一棵大树,因为小树也正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而在大树中它又 会选择那些根深叶茂、身材高大者,因为它们不容易在暴风雨中 被毁掉。当然,长藤可不是死脑筋,当它攀援到一定高度,发现 那棵树已不能满足它的需要时,它便会从枝权之间攀附到另一 棵树上,为了得到阳光,它将不断地作出选择,不断地向上攀登。
同长藤一样,小人也必须作出选择:他应该依附谁呢?或者 说,谁是最值得依靠的对象呢?确实,要作出正确的选择是很困 难的。政治形势风起云涌,诡谲多变,各种力量此消彼长,明争 暗斗,加之人心叵测、世事无常,即使是智力超人,也很难估计到 谁荣谁辱,荣至何位,辱至何期。但是,小人又往往具有对人心 高超的揣度功力和对权力天然的敏感,就如同鲨鱼对血腥的灵 敏嗅察一样,他们会利用这种优势去选择那些最有权势的人。 因为只有权势才能给他们带来人生欲望的满足。只要权势分配 发生了变化,小人便会毫不犹豫地弃主而去。所以说,小人跟定 他们的依附对象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主人的权势依然可靠,他们 自然会“海枯石烂不变心”,一旦发觉主人的地位岌岌可危,大厦将倾矣,他们自然又会高唱“你我本是同林鸟”,甚至还要暗中放 上一支冷箭,借以向新主子邀赏求功。
了解到这些,我们就会发现,小人们找到并跟定某一他自认 为十分可靠的依附对象,所依据的是对权势大小和稳固与否的 判断。当权者们一定要注意,那些对你附首贴耳、唯命是从的 人,所屈从的不过是你手中的权力和他们自己心中的利益,与小 人讲忠诚与友谊,只会感动一时,后悔一世,求而不得。
小人案例之六十四:
在张春桥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之后的一年零四个月时,他 受到了一次猛烈的冲击。这一次冲击来自林彪的率众围攻。而 张春桥之所以一时成为斗争的焦点,却是事出有因。简而言之, 这源于张春桥在毛泽东与林彪之间的两次权衡和选择。
事情要追溯到中共九大。
中共九大通过的党章,是张春桥和姚文元负责起草的。党 章《总纲》中,原本从林彪为《毛主席语录》写的《再版前言》中照 抄了一句“名言”:
“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毛泽东看罢,眉头一皱,提笔圈去了“天才地、创造性地、全 面地”三个副词。对此,毛泽东有着冷静清醒的看法,他说:“我 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 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怎么是天才?那几个副词,是我圈过 几次的嘛。”
九大以后,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已在紧张 地进行着了。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便是修改宪法。毛泽东指 定康生和张春桥负责修改宪法工作。康生是老资格,爱动嘴不爱动手,具体的修改便由张春桥着 手进行。
这时,张春桥面临着一个两难命题。按形势,在修改宪法 时,必须补入对毛泽东高度赞扬的语句,以表示对毛泽东思想的 突出和强调。可是,那三个副词到底该不该写呢?如果要写进 去,势必会惹主席发火,他已几次圈去那三个副词了;如果不写 进去,显然又会得罪林彪。《毛主席语录》几乎人手一册,《再版 前言》尽人皆知。删去这三个副词,显然是对“林副统帅”的不 敬,要知道,林彪可是接班人呀!
但是,张春桥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人,而且必须作出选择,决 没有模棱两可的可能。经过再三权衡,张春桥倒向了毛泽东。 多年的政治经验告诉他,在中国只有毛泽东才是最至高无上、最 为稳固的权威。
从1970年3月8日起,张春桥又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抉择。 这就是设与不设国家主席问题。原有的宪法是设国家主席的, 毛泽东则在1970年3月8日提议,不设国家主席。按照这种意 见去办,修改宪法时就要删除原有的关于国家主席的条文。同 年4月10日,林彪与毛泽东针锋相对,坚持设国家主席。林彪 这一提议的目的是:由于毛泽东当时已是77岁高龄,时间、精力 都不济,显然不可能再去当国家主席了,那么,既然毛泽东不当 国家主席,顺理成章,则这一职位非林彪莫属了。毛泽东凭着其 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已经觉察到林彪的野心,所以明确主张取消 宪法中关于国家主席的条文。
又是宪法修改问题成为毛泽东与林彪矛盾的焦点,而张春 桥则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漩涡的中心。张春桥在毛泽东与林彪之 间,再一次选择了毛泽东。张春桥精通权术,他深知林彪的分量远不如毛泽东,在毛、林斗争中,林彪肯定是失败者。
张春桥与林彪都属小人,然而小人之间也有利害冲突。因 此,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选择 了张春桥作为打击的目标——借以间接地攻击毛泽东。
林彪的同伙统一行动,炮轰张春桥。而毛泽东则在一旁静 静地观察着,等到林彪一伙把话讲完了,意图也暴露出来之后, 他开始反击了。8月31日,他写了《我的一点意见》,批驳了天 才论,点名批评了林彪及其同伙。凭着毛泽东的权威,不用再多 说什么,胜负已定。正如张春桥所预料的,林彪肯定是要在毛泽 东面前栽跟头的。
不出一年,林彪便乘机叛国,“折戟沉沙”,林彪集团也从此 覆灭。张春桥立刻变成了反林彪的“头号英雄”,庐山会议则成 了他最为得意的政治资本。靠着他的这两次政治押宝,张春桥 势力日盛,加上林彪的毙命,陈伯达的下台,他已成为中共中央 的第五号人物了。
张春桥曾说过一句话,吐露了他的政治秘诀,那就是:跟定 一个人,拉上一批人。“跟定”就是附势;“拉上”就是结党。其 实,回顾一下张春桥的发迹史,无非就是无条件无原则地追随毛 泽东,极力鼓吹和渲染毛泽东所赞成的,极力攻击和讨伐毛泽东 所反对的。而他之所以愿意这样做,原因仅在毛泽东是中国的 最高权力的持有者。以前期来看,张春桥不谓不“忠”,但是,随 着毛泽东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张春桥就开始寻找退路,以求另 谋高就了。他与江青等人结成“四人帮”,图谋夺取国家政权的 事实充分说明了这样一点:小人总是先寻找到权力,然后才寻找 它的主人,跟定某一可靠的主人不过是为了跟定这一主人背后 那一可靠的权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