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机会
当年我刚毕业,经过几轮的竞争,终于加入了一个理想的公司.
记得当时住的是公司宿舍,两个人一个房间,直到现在,我还挺怀念那段时光的。不过在那段经历中,让我受益最大的,还是当时的姜经理
我刚入职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部门的经理,但我离职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分公司的副总,权力极大,那时他不过31岁而已.由于在他手下做事,自然会格外关心一下领导之前的经历.
姜经理的出生也不算太好,老家在北方的一个小县城,据说他是村子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毕业之后,就来到了现在这个公司,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做到了经理的位置。
在整个集因几千人的竞争中,他的晋升速度也是比较快的。除了少数人的祝福,更多的人可能还是有点眼红。当时就有人调侃,这哥们肯定是祖坟上冒青烟,走了狗屎运。
一般像这样的风言风语,他也不去回应,还是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果再结合他后面30出头,就成为副总的经历,就很容易发现,在这个人身上,肯定有常人不具备的素质,不然是不可能有如此之快的晋升速度。由于打心底佩服他,所以当时我在做事的时候,也非常的卖力,而且故意和他走得近一点。倒不是说想拍领导的马屁,而是想和这样的牛人,多学一点东西.
姜总看我年纪轻轻,也有一股子冲劲,所以时间久了,除了工作上的指导之外,在生活上,也把我当成了小弟。
人嘛,都是有好奇心的,有次吃饭,我故庶意调侃他:姜总,外面可都在传,你上面有人,可得照顾一下小弟才行哦。
姜总嘿嘿一笑:外面那些传言我也知道,但都过分夸张了,没必要放在心上
听他这么说,我继续打趣到:那姜哥肯定有什么技巧,能不能透露一点给小弟,让我长长见识.
见我这样说,姜总也没有推迟,吐了一个烟圈,开口说到:小李啊,你知道国民党的胡宗南吧,这个人可是蒋介石的爱将。在黄埔一期当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当时黄埔也可谓是人才济济,胡宗南的条件一般,所以根本就没有引起老蒋的注意。
可胡宗南的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跟着这位老乡混,虽然他想用老乡的名义,拉近和老蒋的关系,可不能直接跑到校长面前,说大家是老乡,以后对我多关照吧.
听到这里,我追问到:那么胡宗南是怎么做的?
看见姜哥烟抽完了,我给他重新点上一只,然后他继续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校长有个习惯,就是每天都会很早起来去操场跑步,而且这个习惯基本上一天不落。发现了这个规律之后,胡宗南每天起得比校长还早,提前就去操场锻炼。
老蒋心里挺奇怪的,竟然还有比我起得更早的人,就主动上前询问,经过一番了解,发现还是自己的老乡。
每个人对有和自己相同爱好的人,总是会产生更多好感,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老蒋记住了这个学生,给了他很多的锻炼机会.后来胡宗南成为了西北王,也算是在当时的同学中脱颖而出了。
听到这里,我故意问:难道姜哥也是都这种方式,和大领导接触上的?
见我这样问,姜哥突然笑了,然后继续说到:在社会上,可不比家里,即使你的工作能力再强,但是领导看不见,没有给你施展的平台,那也是没用的。
当年我在学校的时候,就每天会锻炼,所以来到了公司,也想把这个习惯保持下去,但偶然间让我发现,咱们的领导也喜欢早上起来跑步,这样一来二去的,就熟悉了起来.
我正想开口追问,姜哥还没等我开口,又继续说了:不要以为和领导认识了,就一定能够升职加薪。在职场上,必须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搞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只会埋头做事的人,可能一辈子也只会是个小员工,只会溜须拍马的人,看起来和领导的关系很近,但领导的心里清楚得很,也不会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办,工作能力是基础,人际关系等于润滑剂,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快实现自己的梦想。
听到这里,我佩服地说到:还是姜哥看问题透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网
我这样说,姜哥还是很受用的,继续说到:像我们这种,本身没有什么背景和资源的人,机会从来都不会主动送上门,必须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