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者,进退自从容
00:00
人生本身就是一门哲学,有时有欢笑,有时也有眼泪;有时需要前进,有时却又需要后退。前进和后退,就如同加法和减法一样。在人生中,大多数人都喜欢加法,追逐名利、追求富贵等,同时,许多人又忽视了减法。其实,淡泊名利,不计较得失,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正如 《素书》所言,君子“如其不遇,没身而已”。真正知进退,懂得生存之道的人,即使时运不济,也能守得淡泊以終身。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令尹,中国历史上有 “孙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之说。作为春秋时期辅住楚庄王称霸的一代著名贤相,他在执掌楚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在他的辅佐下,楚庄王成为当时著名的 “春秋五霸”之一。
其实,孙叔敖的先辈们一直在楚国做官,他出生于楚的国都郢都。后来,因父亲获罪,而迁居期思邑,过着隐士的生活。后来,被人推荐给楚庄王,三个月后便做了令尹(宰相)。他善于教化引导人民,因而使楚国上下和睦,国家安宁。
当时,有位孤丘老人,很关心孙叔敖,特意登门拜访,问他:“高贵的人往往有三怨,你知道吗?”
孙叔敖回问:“您说的三怨是指什么呢?。
孤丘老人说:“爵位高的人,别人嫉妒他;官职高的人,君王讨厌他;俸禄优厚的人,会招来怨恨。”
孙叔敖听过之后,笑着说:“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心胸越谦卑;我的官职越大,我的欲望越小 ;我的俸禄越优厚,我对别人的施舍就越多。我用这样的办法来避免三怨,可以吗?”
孤丘老人很满意,于是走了。
孙叔敖真正按照自己所说的 去做了,结果避免了不少灾福,但他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三落三起。有个叫肩吾的隐士对此很不解,问他:“你三次担任令尹,也没有感到荣耀;你三次离开令尹之位,也没有露出忧色。我开始对此感到疑惑,现在,看你的气色又是如此平和,你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呢?”
孙叔敖回答说:“我其实也没什么过人的地方。我认为官职爵禄的到来是不可推却的,离开是不可阻止的。得到和失去都不取决于我自己,因此,才没有觉得荣耀或忧愁。况且,我也不知道官职爵禄应该落在別人身上呢,还是应该落在我的身上。落在别人身上,那么,我就不应该有,与我无关;落在我身上,那么,别人就不应该有,与别人无关。我的追求是顺其自然,悠然自得,哪里有工夫顾得上人间的贵贱呢!”
肩吾对他的话很是钦佩。
孙叔敖后来得了重病,临死前告诚儿子说:“楚王认为我有功劳,因此,多次想封赏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为了奖励我生前的功绩,一定会封给你土地,你干万不要接受富饶的土地。在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地方叫“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名宇也很不好听。楚国人信奉鬼神,越国人讲求吉祥,都不会争夺这个地方,因此,这个地方可以长久拥有。”
孙权敖死后,楚王果然要封给他儿子一块相当好的土地,他儿子辞谢不受,只请求寝丘之地,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按照楚国的规定,分封的土地不许传给下一代,唯有孙权敖儿子的封地可以世代相传。
孔子后来听说了这件事,深有感慨地说:
古代的人,有智慧的不能使他意
志动摇,美女不能使他淫乱,强盗不能劫持他,就是伏羲、黄帝也不配和他交游。
死和生对于人是极大的事情了,可都不能改变他的操守,何况是官职爵位呢?像他这样的人,精神穿越大山无阻碍,潜人深渊也不会被水沾湿,处于卑微地位不会感到狼狈不堪。他的精神充满天地,他越是给予别人,自己越是感到富有。”
孙叔敖淡泊名利,对人生的起伏看得很淡,知进退,从而使自己一生平安,且受到重用,还福荫子孙。他确实是将人生看得透彻的智者。
没有谁的一生能够一直青云直上,走一条顺风顺水的统阔大道,总有遇到独木桥的时候。特别是那些欲成大事者,更是面临着人生的起起落落,风风雨雨。
真正能从容地走过这些风雨的人,必然是在人生的塞场上最后胜出的人,而他们那一份进退自如的潇洒,总能给后人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