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素书 > 一呼一吸间万物皆在道中

一呼一吸间万物皆在道中

93afroot1年前 (2023-04-22)素书555

00:00

   一呼一吸间,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进行着呼吸。但其实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与万物相连,共存于道中。每一个呼吸都包含了生命和能量,在吸入空气时,我们不仅摄取了氧气和营养物质,还吸纳了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和灵感。而呼出的每一口气则将我们身体内无用的废气和毒素排出,同时也向外释放了我们的情绪和思想。因此,每次呼吸都是一个细节,一种连接世界和自我、调整心态和能量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宇宙中的力量和规律,体悟到“一呼一吸间,万物皆在道中”的哲理。

微信图片_20230420144707.jpg


   没有人去问一朵花为什么要开,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一个地点、这样的一个时节;但是,人喜欢思考,所以,常常追寻自己生存的目的: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在我出生之前世界是怎样的,它会不会因为我的出现而改变,而当我走后是否一切就又重新回到了原点?所以,人就成了来去无牵挂?

   但是,人在思考这些疑问是时候,早已经踏上了生命的行程。如果,人生真的有目的,那么,思考之前自己是不是在毫无目的地行走?如果,人不去思考这些问题,那么,生活还是会按照既定的轨道走。所以,梁漱溟先生说:“我以为人生不好说目的,因为目的是后来才有的事。”他说:“整个宇宙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天、地、山、水、各种生物,形形色色慢慢展开,最后,才有人类,有我。人之有生,正如万物一样是自然而生的。天雨,水流,莺飞,草长,都是顺其自然,并无目的。”这也许与黄石公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样的。黄石公在《素书》中说:“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在我们出生之前,身边的一切早已被安排好;当我们去追寻目的的时候,反而就失去了生命的本色。花开花落,流星划过,这个世界有很多我们无法触及的地方,也就是我们不该去追寻的东西。在《功夫熊猫》里,有这么一段对白。

   乌龟大师:“看看这棵桃树,并不是我想让它开花,他就会为我开花的。”

   师父:“但是,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控制,我可以控制果实何时落地,我还可以控制它何时播种。那可不是幻觉,大师。”

   乌龟大师:“是啊,但是,无论你做了什么,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也许,你想要苹果或者橘子,但它还是会长成桃树。”

   

   人就像桃树一样,当我们降临到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一个转变和过程,但很多东西已经无法改变了。人力无须与天对抗,因为,人本来就是天之产物。同样,也要尊重其他的生命,它们也和我们一样。在自然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没有目的,并不等于人就少了轨迹,少了方向。很多人在追求目的的时候反而远离了生活的本真;而如果能够顺从自然的原则,那么事情就会做得更漂亮。

   梁漱溟先生说:“整个生命的本身是毫无目的的。有意识的生活,只是我们生活的表面。就人是一生那么长的时间言之,仍以无意识生活为多。”格罗培斯说:“最人性的,就是最好的。”这种人性,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自然之性。人并没有刻意要去踩出一条小道来,但是在无意之中就完成了一幅杰作。

   王维有诗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芙蓉花不为谁而开,也不为谁而落,即便有哪个人或者是野兽路过,它的开落也与之无关。它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命运,开了,就会落,这就是它的生活。而人在很多时候,也会需要我们以这样的姿态去对待的情况,不求问,不求解。而答案自会清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奥凡易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93af.com/post/8.html

分享给朋友:

“一呼一吸间万物皆在道中” 的相关文章

拥有悲天悯物的心,生命才能安然适意

拥有悲天悯物的心,生命才能安然适意

  拥有悲天悯物的心态,是一种超越自我、关注他人和世界的境界。只有当我们懂得感同身受,体察他人疾苦,并对于这个世界充满怜爱,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悲天悯物的心态使我们变得更加宽容、包容和善良,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也能够坚定信念,保持内心的平静。因此,只有当我们拥有了悲天悯物的心...

《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

《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

《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

《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

《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夫志,心独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文话文释义】所谓“志”,就是精神上的特立独行。最...

《素书》道义章第五

《素书》道义章第五

《素书》道义章第五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

小人都很执着,目标专一

小人都很执着,目标专一

人是有理性但更重感情的动物,更多的时候人是被某种意念牵着走动。人一旦对某一目标有较为强烈的实现愿望,那么人就很容易执着一念,不懈努力。而小人偏偏具备着强烈的获取私利的意念,这种意念已经大相径庭于正常人所谓的理想,纯粹是赤裸裸的物质欲望,这就使小人专一投入的程度要较一般人更深。这无疑是小人所具有的重要...

对他人心理变化的顿悟能力往往使小人轻易便能博取别人的欢心和信任。

对他人心理变化的顿悟能力往往使小人轻易便能博取别人的欢心和信任。

先秦时候,庄、惠二人曾有过著名的上之辩。惠子见中有鱼怡然游动,就说“鱼乐”;庄子反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反驳:"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于是两个人你来我去争辩个没完,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难解决的形式逻辑的难题。其实,众多学者在对这个问题辨析不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惠子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