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甲子纳金取象
00:00
六十甲子纳音取象中,十个天干有的可以作为金,有的不可以作为金,虽然因为所对应的数值不同而产生五行类化、类丛的奇妙现象,但其中的道理不能不知道。比如甲乙、庚辛、壬癸,这三组天干可以作为金,而丙丁、戊己则不在其中;庚辛本来就是金,本来就是属于金这一家的东西,壬癸不是金,为什么又能作为金呢?这是因为金水相生的道理,水也可以作为金,所以世上有水碧金明的事物;甲乙的木,质地坚强,世上有木化为石的情况,可以以此类推,所以这两者可以取象为金,和本来就属于金的东西相同。丙丁属于火,干燥刚猛与金不同,戊己属于土,或柔或刚与金相反,自然不能以金来论。
戊己、庚辛、壬癸,这六个天干可以作为木,而甲乙、丙丁不在其中。因为丙丁本来就是火,火是用来焚烧木的,自然不能取用;甲乙本来就是木,为什么不取用呢?却不知道五行中金子还是金,水还是水,火还是火,土还是土,只有木会变化,木借助火、水、土的性质,通过假合而生长,脉络断绝而枯槁就变回水,被火烧就变回火,腐朽了就变回土。所以不用木,是因为它脱体而化神了。六甲循环,所对应的数值,五行相互交错,所蕴含的道理,自然可以默默领会了。凡是木都是水所生,木的津液就是水,所以壬癸可以作为木,庚辛的质地,其坚硬程度和甲乙相同,所以甲乙可以作为金,而庚辛可以作为木,相互交换相通,其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丙丁、甲乙、壬癸取象为水,因为壬癸本来就是水,丙丁是水的变化,甲乙的津液就是水;戊己的土是用来克制水的,庚辛的金会使水干燥,气质不同,自然不能以水来论。甲乙、丙丁、戊己取象为火,因为丙丁本来就是火,戊己是火的变化,甲乙燃烧起来就是火。壬癸的水是用来克制火的,庚辛的金会使火干燥,类别不同,自然不能以火来论。
丙丁、戊己、庚辛纳音属于土,戊己本来就是土,丙丁的火化为灰,灰就是土,庚辛的金混在土中,是土的精气所凝结,所以都可以作为土。像壬癸的水向下流而不凝结,甲乙的木向四周散开而不停歇,自然不能以土来论。探究其取象,有轻重、大小、刚柔、气味、体质、功用等方面的不同,这又兼之地支方位的不同,旺相休囚的不同,而天干所对应的或者从本象,或者从化象,或者从别象,天与人相互作用,其中的生克之理,相互成就其意义,这就是金之所以有海中、沙中、金泊、白镴、剑锋、钗钏的区别,而金的象就没有遗漏了。其余木、火、水、土可以以此类推。这就是纳音取象被称为造化奇妙的原因吧!
有人说:五行之中只有水火不宜太旺,太旺了就无可救药了。所以丙午、丁未配以天河水,因为水能克制火。戊午、己未被称为天上火,因为戊己盖在上面,火就不会太旺。午未在天空之中,丙丁属于火,都是午未的旺地。所以历代遇到这两年,都不安宁。这是从理论上来说的,而不是原来取象的意义,但也不能不知道。
再按照纳音取象出自黄帝,所以各家术数都尊崇它。自从徐大升写了《定真论》,有娄景以前不知道金在海中的说法,而元代的星象家就有“纳音空自失”天真的说法。所以现在谈论命理的人,只讨论正五行,而不采用纳音。哪里知道纳音的道理、取象的精妙,这正是造化的奇妙之处!凡是谈论人的命运,尤其不能不深入研究和体会,以了解其细微之处。现在阴阳家谈论先天老五行,而不采用《洪范》五行,把它视为《灭蛮经》,因为它颠倒阴阳,改变水火。太和周视写了《阴阳定论》,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西蜀罗青霄写了《阴阳辨疑》,认为《洪范》五行出自八卦,绝对不能不用。又批判周氏的观点是错误的。唉!为什么前后没有定论呢?我认为纳音五行就是《洪范》五行的意义,不能只取其一而舍弃其他。谈论命理的人,以五行为经,以纳音为纬,这样才足以穷尽命理的道理,而造化的奥秘就没有遗漏了。
论说:自从天地开辟,干支的名称就确立了,相传出自天皇地皇,而相互交错形成六十甲子,则是从伏羲创造甲历开始的。既然称为甲历,那么年月日时都用六十甲子来记录。而天地的始终、日月的运行、四季的寒暑、阴阳的变化,都不能改变。三辰确定之后,从黄帝用六十甲子纳音取象开始,于是五行各有所属。而金木水火土的性情、形质、功用、变化,都完全蕴含其中,而《易》自然也在其中了。所以用这个来测量天地两仪,天地就不能逃脱;用这个来推测日月星辰三光,日月星辰就不能改变;用这个来观察四季,寒暑就不能更改;用这个来占卜人事,吉凶祸福、寿命长短、穷困通达都不能超出其外,而造化就没有隐藏的情况了。现在的儒者,只知道八卦是伏羲画的,文王将其重叠为六十四卦,周公作了《爻辞》,孔子作了《系辞》,《易》经过四位圣人而成,被称为经,把五行家视为九流之学,这也太不思考了吧。难道是因为五行家只谈论生旺而不懂正理,把命运交给上天而抛弃人事,和《易》的道理不合吗?唉!干支出自上古,甲子源于伏羲,音象传自黄帝,这几位圣人,难道在文王、周公、孔子之后吗?如果天地开辟,干支的名称没有确立,就不能交错形成甲子。没有六十甲子,就不能交错五行,怎么能记录历法、形成年岁呢?而一年有三百六十天,一年有十二个月,一个月有三十天,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从哪里明白这些?从哪里知道这些?而整个世界浑浑沌沌,如同在混沌之中,怎么能建立天地、参透三才而形成世界呢?这就是所谓的百姓每天都在使用却不知道,一生都在遵循却不察觉的情况吧。《易》的道理虽然微妙,不过是因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迫,水火相互作用,取象来画八卦。其道理自然不超出干支甲子之外,而另外有什么创造呢。唉!干支交错形成六十,八卦交错形成六十四,甲子用数字纳音,用道理取象,这是五行的正统。而八卦的本体已经具备,八卦仰观俯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形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也是一年的天数。而干支的作用得以施行,干支以天地为经,八卦以阴阳为纬,经纬交错,往来变化,而天地的奥秘、鬼神的情况、人事的吉凶,都在其中,而其意义是很微妙的!世上的儒者,又怎么能鄙视五行是九流之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