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而不馁,隐而不退
00:00
败而不馁,隐而不退
败而不馁,隐而不退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代表着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这种品质能够让人坚定信念、持续努力,直到最后赢得胜利。
当我们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或者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有时候会感到压力巨大,甚至想要放弃。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像那些拥有“败而不馁,隐而不退”品质的人一样,坚定信念,迎难而上,那么我们定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那些拥有“败而不馁,隐而不退”品质的人,并在面对挑战时坚定自己的信念,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和劲头。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成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虽然,黄石公强调君子要做得“潜居”,但这种“潜居” 的同时必须“抱道”,其目的是“以待其时”。因此,“潜居” 这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也就是说当迎到挫折、打击的时候,身处逆境时清醒地知道应如何应对,想要有所作为,就要经受得住现实的考验,必要的时候,做到败而不馁,隐而不退。
东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 108年),大将军邓骘慕名请马融给自己做舍人。本旁人求之不得的美差事,马融却拒绝了。他对朋友说:“我马融志不在官,何况一入官场,必多受制约,为人苟且,这怎么是真正的君子所该做的事呢?”
朋友听了他的话却不以为然,说道:“大丈夫以治国安邦为大志向,有这么好的机遇,怎能放弃呢?读了书却不用,和迁腐又有什么区别?”朋友的话没错,不过人各有志,马融在他的圣贤书中倒也乐得道遙。
但好景不长,马融客居之处的凉州武都、汉阳等地界因羌人作乱,当地百龙深受袭扰。不久,战祸就使马融身受其苦,他的生计难以维持,最后连半饱地吃不上了。朋友看他可怜的样子,伤心地说:“现在米太贵了,祸乱一时又不会停止,自函谷关以西,随处都有饿死的人。我们身为书生,却不能保家安民,如此下去,恐怕自己都要饿死了,真是惭愧啊。”
肚子受罪了,马融地终于醒悟了。他说:“看来我的想法错了。古人说:“右手拿着天下地图,左手拿刀割自己喉管的人是愚蠢至极的。”这样说是因为活命比拥有天下更珍费啊。我先前怕受一点委屈,负了大将军的盛情,说来真是不明道理啊。若为世俗的小小羞辱而毁掉无价身躯,即使老子、庄子也会反对吧。”于是,马融改弦更张,高高兴兴地跑去给邓大将军做舍人了。马融自此有了匡扶大政之志,他辛勤办事,两年后被任为校书郎中。官虽不大,日子却总算有了奔头。
后来,马融针砭时弊,用心写了《广成颂》献给皇帝。共词甚是恳切,却不想得罪了 执政的太后,使太后对他心存厌恶,整整十年没有让他升迁。十年间,马融虽仍勤恳做事,但太后还是借故把他的小官也给罢了。
但是,被放逐回乡的马融并不气馁,他仍是手不释卷,总在期待着有一天能重返期廷。苦心人天不负,邓太后去世后,亲政的汉安帝遂重新征召马融为官。马融喜极而泣,对前来祝贺的乡亲说:“身处落魄,年骚满腹是没用的。我幸有今日,全在我信心不失啊。”
马融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最了不起的是信心,最输不起的是精神。只要心存希望,败而不馁,隐而不退,就总会等来转机,正如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失望是不可避免的,但若在这种人生的低谷时仍瞄准着目标,坚韧而又低调地向前行,就是在绝望中也能重拾希望,那么,就必然能排除 万难,最终达成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