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素书 > 以义制利,克服利过义不及的惯性

以义制利,克服利过义不及的惯性

93afroot2年前 (2023-05-23)素书548

00:00

  以义制利是一种道德准则,它强调的是在商业、社会等领域中,应该把诚信、责任、公正等价值观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或机构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牺牲他人权益和社会公正性的情况,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矛盾的加剧。因此,认真贯彻以义制利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克服利过义不及的惯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利欲熏心往往会让人失去良知和理智,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更注重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长期发展和良好口碑的积累都离不开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感召和引领。


  因此,无论是从个人还是社会的角度考虑,以义制利、克服利过义不及的惯性都是非常必要和值得提倡的。


  中国人对“利”与“义”的讨论从来就未曾停止,对二者的选择,也成为人们对正直品格的定义标准。所以,黄石公才说,人中之杰“见利而不苟得”,因此,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在处世时,能做到以义制利,即使有利可图也不会舍义取利。

微信图片_20230420144855.jpg

  两千多年前,“亚圣”孟子来到魏国,见到魏国国君梁惠王。梁惠王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意思是:老头儿,你能为我们国家谋什么利益吗?孟子听后,没有拍案而起、针锋相对,而是颇有风度、庄重地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意思是说,大王您何必只图目前的 利益?其实,只有仁义才是永恒的大利。


  这便是孟子关于 “利与义”的千古一辩。按照孟子的说法,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与那些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相比较而言,大利便是义。这与孔子的义利观是一致的,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此处所谓的“义”,便是孟子所说的“大利”—仁义。

  

  义与利的问题,向来是哲学家们必定会思考的问题,冯友兰认为,每种人皆有他们对于社会权利与职分,以及对于别种人的权利与职分。在普通的情形中,人对于求权利,总易偏于太过,而对于尽职分,则总易偏于不及。简单来说,冯老认为:“义”就是自己应做的分内之事,“利”就是理应获得或者是超出合理范围的权利。世间之人,总是存在一种惯性:对于获得的嫌少,想要的更多;对于付出的嫌多,希望能更少。这便是冯老所言的利太过而义不及。正是因为知晓世人的这种惯性,冯老在研究哲学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一生克服这种潜伏于心的惯性。从十几岁时接触哲学开始,冯友兰先生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义”就是哲学。虽然,学术是他人生的重点,但他的心中也存有事功之心,这便是对利的要求。于是,他用尽毕生的精力去完成自己的义,同时,极力克制对利的渴望。冯老的人生,或许未能完全舍弃利,但在克服利过而义不及的惯性上,无疑还是成功的。如冯老这样,能在利与义的抉择中,选择义的人并不多,但并非没有。


   从前,有一个农夫,每天辛劳地工作,但仍然很贫穷。一天,他在一片离家很远的树林里碰到一位老妇人。老妇人对他说:“我知道你每天很辛苦,得到的却微不足道。我送你一枚魔法钻戒,它能够使你拥有财富。只要你说出你想要的,同时转动手上的戒指,就能得到希望拥有的东西。但戒指只能实现一个愿望,所以,你在许下愿望之前要仔细考虑清楚。”


  惊愕的农夫接过戒指,激动地踏上了回家的路。晚上,农夫遇到了一个商人,他向商人讲述了这段奇特的经历。商人邀请农夫晚上住在他家,并趁夜深人静之时,用一枚外观相同的戒指,偷换了农夫手指上的魔法钻戒。


  早上醒来时,商人被一堆金子压死了。农夫在金子堆中找到了戒指,帶回了家中。妻子得知此事后按捺不住激动,说:“试试看,让它带给我们大片的土地。”因为亲眼看到商人被金子压死的一幕,农夫担心要是轻易向这只魔戒许愿,会给自己带来同样的噩运。于是,他对自己的妻子说道:“我们必须仔细对待我们的感望,不要忘记,这戒指只能帮我们实现一个愿望。”农夫又解释道:“最好让我们再苦干一年,我们将会拥有多项良田。”从此,他们竭尽全力地工作,并且,获得了足够的钱,买了他们所希望拥有的土地。农夫的妻子想要一头牛和一匹马。农夫说“亲爱的,我们何不再继续苦干一年?”于是,一年后,他们买回了牛和马。


  “我们是最快乐的人,”农夫说,“不要再谈什么魔法钻戒了,我们拥有年轻,拥有坚实的双手。等到我们老的时候,我们再去想那戒指吧。”三十年以后,农夫和他的妻子已经变老了,他们拥有了所希望拥有的一切,而那枚魔法钻戒依旧完好地保存着。


  农夫用对职分的义,换来了想要的利。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亦需如那农夫一般,坚守对义的付出,把持对利的追求,唯此方能克服利过而义不及的惯性,活出不被利所困的潇酒、愜意人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奥凡易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93af.com/post/29.html

分享给朋友:

“以义制利,克服利过义不及的惯性” 的相关文章

《素书》安礼章第六

《素书》安礼章第六

《素书》安礼章第六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

小人都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小人都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人在社会上的生存方式向来就可以分为两种:出世的和入世的。僧尼道是彻底出世的,居士隐者半出半入,心志淡泊的渔樵、学者也有很强的出世倾向。小人则是彻底入世的。对于小人而言,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纯粹自然化的知识和道理,人情世故是他活到老学到老永远啃不透的大书,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实在是一点...

小人都有交际的天才

小人都有交际的天才

   马克思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说明人类不是独来独往的动物,再特立独行的人在思想上行动上也都无法完全脱离群体。人类集结在一起,产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站在群体高度来看其实都是人际关系相互作用、错综发展的必然结果。正是基于这一点,卡耐基才提出自己的观点:“...

小人口才:控人与自保的利器

小人口才:控人与自保的利器

   小人的口才是他在复杂环境中控制别人与自我控制的利器,不但不会给自己添加麻烦,而且能够保全自己,打击别人。    小人是私欲很强烈的一类人,他所有的行为之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满足其强烈的私欲。同一般人正大光明的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不同,小人的私欲往往...

小人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小人能屈能伸,为达目的忍常人之不能忍

小人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小人能屈能伸,为达目的忍常人之不能忍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存在自有它多层次、多样化的状态,譬如在一片森林中,有高大潇酒的乔木,有低矮葱郁的灌木,还有匍倒在其它植物脚下因而不得不为争取阳光和水分而付出更大努力的草本植物,这种高低不平、对比鲜明的生态秩序在我们人类社会同样存在:有显赫的高官,就有平头百姓;有腰缠万贯者,就有穷困...

小人无架子,不惧低三下四与麻烦恼人之事

小人无架子,不惧低三下四与麻烦恼人之事

小人没有架子,不怕做低三下四的事情,不怕承担最麻烦最恼人的工作。中国自古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明训,是为多数人所认可的。在我们身边,数量最多的究竟还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没有多大的权势,也没有多大的名望,物质收入在能够维持其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并没有太大的伸展余地,但他们绝大多数都在...